第四十章 尾小记
本站推荐:婚后回应、当灾、替嫁娇妻花样哄、重生之三国王者、韩娱之巅、乔然左辰夜、向晚晚白景川、两面派、无敌佳婿陈华、红尘暮酒、人在超神,从暴走华烨开始、美梦情人、耶是豪门大小姐、与我摘星辰、我很有钱呀、大圣归来,我孙悟空誓必屠尽神佛!、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、镇国神婿、魇徒、大唐第二帝国、英雄无悔之大唐风云录 尘墨语、大唐无双风云英雄、
关于“海捕文书”
这个说法,个人最早是通过《水浒传》接触到的。
犹记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,为避祸四处躲逃。
衙门发下海捕文书,各处追捉。
上面有悬赏,并写了鲁达的样貌籍贯等信息,虽说没有照片,却也画了他的模样以供辨识参考。
这样看捕文与通缉令应该是一个概念,只是当时便有一个疑问,就是在这类古代画影图形的视觉精度下,真能通过这类张榜贴文的方式抓到贼人吗?后来多积累了一些信息过后,大概明白了图像在其中更多是辅助人们辨识基本相貌信息的,基本是侧重一些明显特征,如胡子,麻脸等。
更重要的是文字中记录的户籍身份信息,在古代尤为重要。
尤其当时一个地方居民大多相熟,有外来生人非常容易被识别出来,这时就可以通过榜文的信息来进行辨别。
历史上早期比较着名的通缉令描述,当属是伍子胥被楚国通缉的画像。
当时他被楚平王追杀时,所制作的画像张贴各地,算是给后世的大范围抓捕做了个范例。
可惜的是,个人所查资料有限,在唐代《唐律疏议·捕亡律》中没有明确看到通缉方法或物件道具的描述,更多是对各种犯人逃亡的情况分析和所受处罚的记述和解释,是先秦以来官府追捕逃亡者经验大成,虽不能证明有无海捕文书一事,但结合历史上下发展,应可确定其时也应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手段。
所以文中的捕文,更多是个人依据上述信息想象的产物。
——以上说明全为个人所查用于创作的资料整理,并非科普,请大家正确理解,若有问题或建议,欢迎提出。